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精选四篇

时间:2024-01-02  来源:金融  阅读:

【篇一】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摘要:普惠金融是一项实现社会各阶层和群体都能够享受适当、有效金融服务的重要战略。发展普惠金融的意义重大而又深远。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但是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积聚了许多风险。文章对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为普惠金融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普惠金融;小额信贷;金融服务

0引言

2005年联合国推出普惠金融概念后,国际社会开始对其广泛关注。欠发达国家、地区大力推动普惠金融发展,许多国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年来我国政府也不断发文大力推动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旨在让社会各阶层和群体都能够享受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从而建立有效、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

在政府大力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中国的普惠金融服务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初步建立了多元化的服务体系,服务覆盖面达到一定水平,移动互联网支付得到一定普及。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末,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达到13.39万亿元人民币。但相较于其庞大的服务对象和资金需求,普惠金融的发展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社会的期望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如何进一步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议题。

1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暴露的问题

1.1普惠金融顶层设计不到位

近年来,我国的国家层面对普惠金融的发展高度重视,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政策文件来推动其发展。这些文件在宏观层面上对普惠金融的发展进行了规划,但是没有进行细化,对普惠金融没有一个系统性的布局,从而导致金融机构在发展普惠金融时缺乏主观能动性。

另外,在普惠金融基础设施方面顶层设计也存在问题。首先,普惠金融相关的法律体系没有健全,导致普惠金融的发展缺乏清晰的法律规范。其次,普惠金融信用体系建设缓慢,由于普惠金融服务对象比较特殊,导致普惠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困难重重。最后,普惠金融的监管政策不健全,导致普惠金融监管的缺失。

1.2对普惠金融认识不到位

无论是普惠金融服务的提供者还是消费者都存在对普惠金融认识不到位的情况。部分普惠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对普惠金融存在误解,把普惠金融等同于“扶贫”,要不就是忽视了风险问题,降低信贷标准,盲目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要不就是感觉风险过大,不愿提供普惠金融服务,使得普惠金融的发展受阻。

同时,由于普惠金融服务的消费者是弱势群体,这类人群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对金融不甚了解。他们很容易在对普惠金融提供的产品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只看到了高额回报却忽略了风险问题,结果与服务提供者产生纠纷。还有一些不法机构利用消费者金融知识的贫乏,假借普惠金融的名义,做一些诈骗的违法行为,产生非常不好的社会影响,从而制约普惠金融发展。

1.3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商业银行为主、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元化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但是由于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大型金融机构的主要服务对象是高端客户,对普惠金融发展缺乏重视,导致普惠金融进展很慢。而以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虽然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村金融、小微金融,但是其自身实力不足、技术相对落后,导致其服务不够深入、覆盖面不广。政策性金融机构则大多数是靠财政拨款,缺乏商业可持续性,无法保障普惠金融的持续发展。

1.4普惠金融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

普惠金融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具有高风险的特性。普惠金融除了要面临着信用风险、利率风险、运营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等传统风险之外,还要面临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衍生出来的技术风险、法律风险、信息安全风险、资金挪用风险、洗钱和套现风险。[1]普惠金融更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控制体系。

而目前我国的普惠金融没有建立起安全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在风险控制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普惠金融消费者主要是长尾群体,信息收集难度大,导致其风险控制的难度非常大、调查成本非常高,传统的风险控制方法根本不能适应普惠金融的风险控制。[2]因此许多金融机构罔顾风险,导致大量风险积聚。

1.5普惠金融产品创新能力不足、融资成本高

目前普惠金融服务的提供者虽然推出许多普惠金融产品,但是大多数产品设计存在许多问题,在贷款金额、贷款期限、担保方式等方面设计呆板,同质性强,缺乏创新,尤其是利率方面普遍较高。普惠金融消费者来源广泛,需求也不一而足,这些产品往往根本不能满足其需求。而且,大量普惠金融产品消费者缺乏对产品的鉴别能力,监管部门对产品的监管不到位,导致普惠金融产品的市场混乱,普惠金融的风险加大。再加上目前大多数普惠金融产品的融资成本都在15%~20%左右,虽然要比高利贷低,但是却远远高于银行的贷款利率。这无疑对普惠金融产品的推广、普惠服务的提供都带来不利影响。

2促进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2.1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普惠金融的发展应该是以市场为主导,但是也离不开政府的规划与引导。我国政府应该进一步细致规划普惠金融的发展,在统筹规划、均衡布局、组织协调、政策扶持等方面做出系统性的布局,建立更具包容性的普惠金融体系,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使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有机统一。

在普惠金融基础设施方面,首先要加快普惠金融相关法律体系建设的步伐,积极出台普惠金融法律法规,对普惠金融的发展进行规范的同时为其保驾护航。其次,加快普惠金融信用体系和信用平台建设,积极结合金融科技,扩大现有信用体系的覆盖面,缓解普惠金融发展中遇到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最后,加强监管,完善普惠金融监管工具箱,及时打击不法行为,纠正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2.2提高认识,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教育和保护 一方面,对普惠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加强培训、提高认识,使其清楚认识到普惠金融不是“扶贫”。普惠金融虽然是针对弱势群体的一种金融模式,但业务面非常广、资金需求非常大,是一片业务“蓝海”,等待普惠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大力开拓。同时发展普惠金融时不能罔顾风险,不能盲目推进,应遵循市场规则积极推进。

另一方面,要完善消费者教育保护体系。普惠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应借助互联网、微博、微信、宣传册、宣传流动车等工具积极进行金融知识扫盲,普及金融知识,使普惠金融消费者能够理性地运用金融工具来享受金融服务。同时,政府应制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政策,发生金融消费纠纷时妥善处理,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如此,方能营造出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更好地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2.3健全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國家应加快现有传统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改革转型,积极引导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大型金融机构继续支持普惠金融的发展,扩大其在普惠金融市场的渗透率和覆盖面,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国家应在现有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基础上,学习格莱珉银行的经验,通过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提供政策支持等方式,引导各类资本进入普惠金融市场,成立专门的普惠金融机构,以此增强直接服务普惠金融消费者的力度。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和能力也要进一步拓展和加强,全面扶持普惠金融的发展。

2.4借助金融科技,健全普惠金融风险控制体系

随着普惠金融的高速发展,潜在的金融风险也正在不断积聚。目前大部分普惠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对风险的防控仍然采用传统的风险控制体系,这已完全不能满足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现代化的普惠金融发展体系,在风险防控时我国也应该借助金融科技的特征将其合理地运用到普惠金融的风险防控中去,建立一套与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相匹配的普惠金融风险控制体系。普惠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应该积极主动将大数据等金融科技运用到普惠金融业务的贷前、贷中、贷后每个环节中,提高自身的金融风险分析和评估水平,完善风险控制模型,准确识别、预警、防控普惠金融风险。而各级政府也应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推动普惠金融数字化的进程。

2.5降低融资成本,推出产品定制化服务

普惠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应该根据消费者金融需求多样性的特点,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结合金融科技,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服务。普惠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可以根据消费者不同的金融服务需求,结合消费者自身的情况,在贷款金额、贷款期限、贷款利率、担保方式方面进行合理设计,为其提供优质的普惠金融服务。在普惠金融产品创新时,尤其要注意担保方式创新,不能仅仅局限于不动产抵押担保,要积极尝试保险基金担保、互助联保、再保险担保等担保方式。产品贷款利率设计时要走保本微利之路。普惠金融应该是以低成本、广覆盖、易获得、可持续的方式向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普惠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应该在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中找到平衡点,切实为普惠金融消费者提供“普惠”的金融服务。

3结语

普惠金融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社会的均衡发展都有着非常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普惠金融发展中必然会面临一系列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结合我国的国情,积极探索、主动创新。相信在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国一定能够构建一个健康、规范、有序、充分竞争的普惠金融市场,从而实现和谐金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科.普惠金融的风险评估及风险防范研究[J].上海金融,2017,(10):91-95.

[2]陆岷峰,徐博欢.普惠金融:发展现状、风险特征与管理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9,(3):73-79.

[3]欧阳佳俊,罗荷花.普惠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启示[J].商业经济,2019,(1):156-158.

【篇二】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摘要】我国的普惠金融在近年来的不断发展越发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普惠金融的推广实施在农村地区也颇有成效,带来了很大的利好。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了许多由于发展经验不足而导致的问题,这代表我国的普惠金融的发展历程中仍然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笔者在文中将目光放在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式与发展现状上,并尝试为解决当下普惠金融发展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普惠金融风险控制解决方案

普惠金融在当下的发展阶段已经处于了一个十字路口处,已经有一定的发展经验,但是在很多方面仍然显得不够成熟。以往许多学者已经通过研究指出和解决了很多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本文的写作基础就是这些前辈的经验,但是,由于发展的不断深入,出现了许多从未见过的新问题,如何解决以往的认识误区,就是本文的写作旨意。

一、普惠金融概述

(一)普惠金融的定义。普惠金融又称包容性金融,也就是指的金融的覆盖面较广,能够全面的、有效的覆盖大部分人群的金融形式,不仅能够体现金融的广泛参与的特点,也能够表明普惠金融将普及金融模式,造福广大市场参与者为己任的基本目标。

普惠金融自市场经济形式确定以来就不断地伴随着我国的经济运转而不断发展进步,直到从新世纪的06年开始才正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理念进行推广。

(二)普惠金融发展的必要性。普惠金融旨在让尽可能多的社会主体参与进金融市场的交易过程,让更多的公民持有金融产品,享受金融市场带来的红利。收入投入到扶持贫困公民的日常生活的基本保障中。同时完善社会的扶贫、医疗、教育资金的投入,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普及。但是不同于简单的扶贫措施,普惠金融在实现帮助贫困人口的同时还能起到帮助中小企业的融资的作用,缓解其经济压力,扩大自身规模。从而起到推动整体市场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结果。一旦实现了经济的平稳发展,其它的社会建设就能得到保证。最终实现经济发展对社会整体的正向推动。

二、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的困境分析

普惠金融在经历了起初十年的开荒期后,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的同时,出现的问题也是越发复杂,越发难以解决。普惠金融的产品种类也更加趋向于复杂与繁多,无论是基础金融服务还是衍生型金融产品,如何调控如此复杂的金融产品形式,就成为了新的挑战。然而普惠金融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金融组织建立不完善。普惠金融市场体系最大的问题在于当下金融市场的区分度仍旧不足,同时金融机构的总量偏少。只有农村信用社在乡镇一级设置了基础的金融服务机构,例如银行、典当行以及贷款、保险公司等各种配套性金融服务公司。此外,股票、信托、代理等业务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几乎是不存在的。不仅如此,金融机构的专业程度依旧远远不足,只是由农村信用社一手包办,其它非银行性业务没有专门的机构办理。有效供给数量远低于正常水平。没有开展正常金融活动的基础设施条件。

(二)产品创新缓慢。这一类型的不足主要是体现在现代金融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过于欠缺,不符合当下的金融发展需要,尽管我国金融机构已经尽可能地进行创新,推出更为契合当代金融市场需要的金融产品,但是实际上只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没有充分考虑到市场经济运营的实际情况,所以在创新积极性上是远远不足的,不仅没能迎合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也错过了市场经济变革过程中给新型金融市场的宝贵发展机会,此外,普惠金融兼具社会性与经济性的特点决定了在创新过程中如何规划产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如何兼顾金融产品投资人的利益和社会的总体利益,就成为了创新金融产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贷款调查的流程比实际的大额贷款更复杂是很多我国当前普惠金融产品的一个重要缺陷,缺乏必要抵押物品的同时抗风险能力也相对更低。

(三)法规漏洞的存在。普惠金融不同于传统的金融性产品,它的发展需要更加完备的法律法规的规制与维持,否则无法保证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也不能保证风险控制的正常运转,不利于整体投资市场的稳定性。没有一套完整的、适应实际操作要求的法律监管体系,就无法完全规划我国的普惠金融市场的发展。针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普惠金融企业,在推广自身的金融产品的过程中要注意我国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例如在贷款或小型金融理财产品的监控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利率规定,给予弱势群体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在法律规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在维持市场的整体公平与效率的同时注意金融市场的正常发展空间,并着重袒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

(四)供需不均衡。普惠金融市场的发展历史暂时还不够悠久,所以拥有健全的普惠金融理财方案经验的企业往往就成为了市场中的少数,此外金融资源在自身产品内部进行分配的过程中没有对普惠金融产品进行重视。此外,城乡和地域间的分配不平衡在际上也十分严重,在我国欠发达地区,例如农村地区、贫困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供给量是远远小于城市地区和发达地区的,但是欠发达地区的普惠金融产品的需求量反而是大于发达地区,这就导致了供给和需求的错配,不能实现市场效益的最大化。

(五)市场公平度不足。我国的普惠金融市场在运行過程中无法完成理想化的对全体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对于大型企业以及相对富裕的群体在接受金融服务的过程中面对的阻力和困难往往较小,但是与之相反的是弱势群体在接受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很大的困难,这就是金融产品在社会阶层中的不公平分配引发的普惠金融产品的实际运作和想象目的不一致的问题。此外金融资源在分配过程中的预期是资金最终流向弱势群体的生活生产需要,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这些资金最终依旧按照马太效应式地流向了社会优势群体的手中,这实际上是金融利益的配置不平等的问题。此外,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单一,相对发达地区的丰富的产业形式抗金融风险的能力较低,此外,单纯的商业性竞争与市场分配资源会导致欠发达地区实际获得的资源分配相对于发达地区更少。所以只能对政府等行政机构产生输血性依赖,无法独立自主地进行自身的特色产业开展和壮大。 三、普惠金融发展措施分析

(一)建立健全的金融机构。对我国的欠发达地区的金融现状和金融需求进行科学的分类与解决,注重对策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以更加多的产品数量和区别化的产品形式迎合当下农村、贫困地区的金融发展需求。创新型自身金融产品,尤其是针对社会弱势群的金融产品的推广。此外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规,制定专门针对普惠金融发展的适应性法律来对普惠金融市场进行调整,并增设专门的管理机构,保证金融市场的有序发展获得法律、政府的保障。对于贫困地区的农业、手工业行业作出针对性的金融产品设计,迎合特殊的职业和行业的需要。同时适量限制发达地区的公民参与普惠金融,将资金和政策资源向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倾斜,保证金融市场的公平与公正。

(二)保证金融供需平衡。加大贫困地区、农村地区的金融产品的推广力度,增加金融资金比例的分配量,保证贫困地区的普惠金融产品的实际需求得到满足,此外扩大金融服务的范围。增设基础金融服务机构,减免基层人民参与金融活动的成本。解决普惠金融的制度设计与实际操作流程不一致的问题。政府还要考虑地区间的供需平衡。此外金融服务的在地区间、行业间、社会阶层见的不同需求也要充分考虑,满足不同地区的不同金融理财需要。

(三)促进金融机会平等。不能违反普惠金融初始的设立目的,也就是满足不发达地区的金融理财需要,以金融货币的手段减小地区间、城乡间的不平衡现状,达到经济性与社会性之间的平衡,真正实现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由统一金融产品而实现双赢。注重金融产品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减少农村地区基层人民参加金融活动的程序性成本,加强基层金融机构的信用建设,达到长期的稳定运行,促进金融资源在地区间的合理分配。

(四)增强可持续性。注重金融产品的盈利能力和信用体系的打造,商业性的金融产品才能够在长期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完成稳定运行。在强调政策先行扶持的前提下,也要注意金融产品的可持续性运行,而不是又成为单纯的“输血型”扶贫工作,增强社会金融组织法人的信誉程度,打造一批能够盈利、信用良好、知名度高的基层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基层金融的评比和考核活动,对于盈利能力强、扶贫效果好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和扶持,对于它们的经验要及时地推广,打造统一完善的、适应各个金融理财需要的金融机构体系。为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崛起助力。

结语

普惠金融体系是在新时代金融市场前提下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的一种新形式,不仅利于参与者与投资人的利益的保值增值,更是对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一个极大的促进动力。在缩小贫富差距、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扩大贫困地区的金融营收能力等方面起到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对于普惠金融当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仍旧需要注意。在未来的工作中不仅要严守既往的建设成果,尽最大努力将金融体系从发达地区不断引出、引导到欠发达地区,尽早建立起全民参与金融的市场生态。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新的动力,同时维护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成果,缩小贫富差距,体现社会主义消除两极分化的本质。

【参考文献】

[1]毕晓慧.普惠金融的发展机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7,33(6):92-94.

[2]肖瑞.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5.

【篇三】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普惠金融”这一概念由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是指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在我国,“普惠金融”一词是在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的推广活动提出的,但政府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是在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议》中。

当前我国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是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地区、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我国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进社会公平和谐。

一、普惠金融的内涵与特点

普惠金融首先是金融,而金融是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普惠金融服务与一般金融服务的区别在于,它追求的最终目标是:让所有有需要的人都能够以合适的价格、公平的机会、方便且及时地获得金融服务。普惠金融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由于企业的逐利性,传统的金融服务难免面向少数的企业和人群,而大企业和富人在获得金融服务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普惠金融面对的是所有有需要的人。因此,普惠金融强调要让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地区、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方便且及时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金融服务[1]。

其二,普惠金融的目标是要以可负担的成本提供金融服务,它重视消除贫困,致力于实现社会公平,但这种服务不是扶贫、不是公益活动,它致力于满足更多群体的普遍金融需求的同时,也要顾及金融机构自己的商业利润。

其三,普惠金融提供的是有偿服务,即有价格的服务。但由于普惠金融面向的是所有有需要的人,因此,普惠金融服务的价格必须是合适的,是所有有需要的人都能够接受和负担的。

二、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迅速,政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服务覆盖面日益扩大,服务创新步伐逐步加快。

1.政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议》首次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普惠金融进行了准确定义;2015年12月国务院专门印发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这是发展普惠金融的首个国家级战略规划。政府对普惠金融的关注和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为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服务覆盖面日益扩大

服务覆盖面日益扩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物理网点不断增加、辐射范围不断增大。金融机构通过不断扩充村镇银行、小微银行、社区银行、县区保险分支机构等形式的物理网点,使金融服务能够辐射到的地域和人群不断增多。二是金融产品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使得金融服务范围不断扩大。金融机构通过加大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金融产品的创新与提高产品加载率,使得金融机构能够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可提供给普通客户的金融产品越来越多,金融服务覆盖面日益扩大。

3.新兴金融公司、金融产品发展迅速

随着互联网在金融行业的普遍应用和深度融合,新兴的金融公司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投管所、京东金融、蚂蚁金服、平安普惠等众多新兴金融公司接踵而至;金融产品名目也不断翻新,微信支付、数字保险、线上贷款、京东白条、蚂蚁借呗、花呗等一系列金融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新兴金融公司的发展和金融产品的不断更新,不仅对传统的金融服务起到了补充的作用,更有效提高了我国金融服务的水平和效率,促进了我国金融服务创新,使得普惠金融生机勃勃[2]。

4.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小微企业规模小,对市场的反应灵敏,在创新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是我国经济发展和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力量。但是,小微企业由于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差、经营者的管理和经营理念落后、财务数据缺乏透明度等原因,在获得金融服务方面处于劣势。近几年,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各金融机构不断调整和加大对小型企业、微型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也对中小金融机构实施差别化准备金政策,使得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从而盘活了小微企业融资链。

5.对互联网技术的依赖程度日益加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不断进行深度融合,出现了“互联网+”(利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平台,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发生转变,从而激发社会经济实体的活力)。“互联网+”在金融行业体现得尤为突出:出于成本、效率等因素的考虑,信息技术在金融服务领域的普遍应用,使得金融业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日益加大。对于普惠金融企业而言,唯有做到低成本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恰恰为普惠金融企业提供了这样的产品和服务,促进了普惠金融的发展,甚至催生了“数字普惠金融”[3],大大提高了金融服务的可获取性并降低了企业成本,这使普惠金融机构有可能为更多有需要的人提供更加有效的金融服务。

三、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自普惠金融概念引入中国以来,普惠金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出现了以村镇银行、民营银行、小额信贷公司等为代表的很多新的金融机构。虽然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迅猛,扩大了金融服务范围,解决了一部分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融资困难的问题,对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1.普惠金融体系尚不健全

普惠金融体系是指一整套全方位为社会全体人员,尤其是为金融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思路、方案和保障措施等。完善的普惠金融体系应该包括适宜的法规和政策框架、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众多的普惠金融企业和庞大的目标客户群。目前,尽管国家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要建立有利于普惠金融发展的体制、机制,但我国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各类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尚不健全。如何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引导企业公平地进入市场,构建一个充分竞争、包容性强、资源配置效率高的普惠金融体系尚需不断地探讨。普惠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包括金融法律基础设施、会计基础设施、监管基础设施等。但我国金融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而这些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将促进普惠金融企业扩大服务范围、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2.普惠金融的风险暴露较多、增长较快

近两年,各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普遍呈增长态势,且正在从传统金融向普惠金融领域蔓延。随着普惠金融企业的快速发展,加上近年来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普惠金融企业风险不断暴露,且表现出覆盖面广、风险普遍较高的特征。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5日,网贷行业累计问题平台数已达3169家,市场上甚至出现了许多打着数字普惠金融的旗号,借助互联网从事非法集资等犯罪活动[4]。究其原因,一是普惠金融企业本身存在主体资质参差不齐、信息披露不规范、运营成本难以控制等问题;二是普惠金融企业推行模式创新与产品创新,而这种创新本身就意味着其风险控制能力缺乏市场检验,于是,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下,信用风险、消费者个人隐私、资金安全等风险便逐渐暴露出来。

3.普惠金融发展不均衡

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是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地区、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特殊群体,我国普惠金融虽然发展迅速,但表现出不均衡的特征:一是地区发展不均衡。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和城市,普惠金融发展程度越高,而最需要普惠金融服务的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的程度较低。如江苏省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的《江苏省普惠金融发展报告蓝皮书(2016)》显示,江苏省普惠金融发展程度最高的是苏州市,该市普惠金融系数高达0.963,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普惠金融系数最低的则为宿迁市,仅为0.135[5]。二是服务覆盖率不均衡。目前我国普惠金融服务较多地面向小微企业、城市工薪人群,对农村、低收入人群的覆盖面有限。

4.信用体系不完善

普惠金融的发展应以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为基础,信用体系的完善可以有效降低金融服务成本,使信用较高的客户以较低的价格获取金融服务。但是,目前我国还处于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初级阶段,信用关系尚不发达,这不利于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和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6]。同时,对失信惩戒缺乏全面有效的法律约束,信用违约成本较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普惠金融企业所需承担的风险,迟滞了普惠金融发展的步伐。

5.金融知识普及程度有限

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贫困地区、低收入人群等特殊群体,而这类人群的金融知识相对贫乏,对金融产品没有系统的了解,容易产生从众心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比如,在非法集资案件中,大多数受害人都是盲目相信所谓的高新技术投资、新型投资工具,期待高额回报,并且坚信“很多人都投资了,我加入一定是没有风险的”。金融知识贫乏是这类案件多发的根本原因,也是制约普惠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促进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1.健全普惠金融体系

首先,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并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完善涉及普惠金融的相关法律法规、政府文件。其次,金融监管部门应引导金融市场主体加速下沉普惠金融服务,使积极践行普惠金融的市场主体越来越多。再次,应利用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技术助力普惠金融快速发展[7]。

2.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当前,我国普惠金融企业风险不断暴露,且表现出覆盖面广、风险普遍较高的特征,故加强普惠金融企业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应不断健全和完善普惠金融体系和信用体系,营造良好的普惠金融企业发展环境,增加客户信用违约成本,进一步规范普惠金融企业的管理,总结普惠金融企业在跟踪和控制产品风险和客户风险方面的经验,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与金融行业的深度融合,普惠金融企业应增强在风险信息捕捉、企业信息跟踪、风险监测与预警方面的能力[8],以实现普惠金融的服务范围与服务能力的双提升。

3.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一方面,应从宏观上高度重视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使经济政策对这些地区普惠金融企业和服务的不断发展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从而达到积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9]。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与金融行业的深度融合,普惠金融企业应向贫困地区、低收入人群提供更低成本、更具针对性的金融产品,进一步缩小在金融服务可得性方面的区域差距。

4.完善信用体系

信用是金融交易的核心要素,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普惠金融企业应通过不断完善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金融信息数据库、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资本市场诚信数据库等资源的融合,不断提升信用法规建设、信用应用水平,通过完善法制,清除信用问题的法律盲点,提高失信违约成本,有效控制普惠金融企业风险。

5.扩大金融知识普及面

应持续推动金融消费者教育和金融知识普及工作,使银行业、保险业和其他非银行支付机构发挥金融知识普及宣传主力军作用,大力宣传普惠金融和个人金融业务,让广大群众了解、认识、使用普惠金融产品,提高社会公众防范风险和正确使用金融服务的意识[10]。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微信、微博等先进工具推广金融知识和网络安全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金融消费素养、金融知识水平和金融技能,增强防范和应对非法金融活动的能力,共同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五、结论

发展普惠金融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金融发展战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我国对普惠金融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的普惠金融需求将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随着普惠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此前金融服务向发达地区和富裕人群一边倒的现象将得到纠正,普惠金融服务覆盖率低的现象将大幅改善,普惠金融服务范围将逐渐覆盖到所有有需要的人[11]。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普惠金融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手段和突破口,有利于普惠金融企业创新管理方式、服务方式和金融产品,加快普惠金融企业创新的步伐。而普惠金融企业通过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对现有流程进行改造和优化,可以进一步满足客户需求、增强客户黏性,提升服务满意度。

总之,推广普惠金融是中国金融企业发展改革的趋势,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助力,普惠金融的发展必将带来中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12]不论是市场对普惠金融企业发展的推动,还是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对普惠金融的驱动,抑或是政府在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引导,都将促使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思路和策略的不断调整,从而实现普惠金融的全面、深度发展。(引用格式:李海燕.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5):103-108.)

参考文献:

[1] 中国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课题组.普惠金融现状分析及商业银行发展策略思考[J].国际金融,2018(2):48.

[2]黄益平,黄卓.中国的数字金融发展:现在与未来[J].经济学(季刊),2018(4):1489.

[3]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57.

[4]刘丽.网贷行业洗牌继续加剧问题平台数已达3169家[N].经济参考报,2017-06-06(3).

[5]江苏省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集团).江苏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不均衡苏南苏北差距大[EB/OL].(2016-08-21)[2018-06-10].http://js.people.com.cn/n2/2016/0821/c360301-28868594.html.

[6]谭正航.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法律保障体系构建[J].求实,2018(2):97.

[7]田利辉,范已凡.互联网金融的普惠特征与规范发展[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8(3):78.

[8]欧阳红兵,李雯.区块链技术在我国普惠金融领域里的应用研究[J].武汉金融,2018(4):36.

[9]王薇.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与提升路径研究[J].金融经济,2018(16):58.

[10]邱兆祥,向晓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8(1):5.

[11]穆罕默德·尤努斯.普惠金融改变世界:应对贫困、失业和环境恶化的经济学[M].陈文,陈少毅,郭长冬,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3.

[12]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普惠金融国家发展战略: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6)[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7:58.

【篇四】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的理念,本文首先对“普惠金融”含义及目标进行探析,然后结合会泽金融发展现状及与普惠金融目标进行差距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会泽“普惠金融”发展的建议及措施。

[关键词]普惠金融;会泽;金融目标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0-0099-02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对于人口有101万,贫困人口47万的贫困大县和资源大县会泽县来说,有必要好好研究金融,更好地为会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服务。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那什么是普惠金融?在会泽,发展“普惠金融”能做些什么呢?

1普惠金融的含义及目标

1.1普惠金融的含义

“普惠金融”应理解为可以让社会成员普遍享受的并且对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给予适当优惠的金融体系。包括金融法规体系、金融组织体系、金融服务体系和金融工具体系。其中,金融服务中的信贷支持是核心内容。我国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发展滞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这个概念的含义应该包括:第一,发展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以此来推进对贫困人口的金融服务;第二,促进正规金融对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低收入人群、小微企业的支持;第三,推动我国金融整体全面发展。国际上,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机构是扶贫的主力军,但力量不够,要把正规金融纳入扶贫的整体力量,因此提出了“普惠金融”概念;而国内却是反过来,国内正规金融机构承担了很多扶贫任务,取得宝贵的经验。但是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项目、小微型金融机构却发展滞后。

1.2“普惠金融”目标

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赖金昌研究指出,中国的“普惠金融”系统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小额信贷项目,特征是:他们不是金融机构,以募集来的资金进行运作,2007年,国内有300多个这样的小额信贷项目,这类项目还会继续出现和存在。第二层次:备案小额金融机构,特征是:小额信贷项目达到一定规模以后可以变成一个备案型的小额金融机构。因其规模比较小,针对的人群也是比较低端的,所以平时不需要受严格的监管。第三层次:类似于持照小额金融机构,特征是:比第二层次更大一点的机构,他们不可以吸收存款,可以是一个纯粹的放贷机构,允许他们向商业银行借款补充资金。类似于今天会泽的小额贷款公司,会泽目前有2家小额贷款公司。第四层次:小额金融银行,特征是:服务于一定区域和范围内的人群,他们还不是那种特别大的商业银行。这个类似于今天的村镇银行,曲靖有2家,分别是曲靖市惠民村镇银行和富源富滇村镇银行。第五层次:传统意义上的商业银行,特征是:机构较大,资本金要求严格,监管严格,可以开发出小额信贷这样的产品,如农行、农村信用社、邮储银行、曲靖市商业银行会泽支行。

2会泽金融发展现状及与普惠金融目标差距

2.1会泽金融发展概况

目前,会泽县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8家,分别是人行、农业发展银行、工行、农行、建行、曲靖市商业银行会泽支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保险公司15家,分别是中保财险、中国人寿、太平洋保险等;其他新型金融组织、担保公司2家,小额贷款公司2家。惠农支付点是个亮点,到目前为止,已批准设立314个惠农支付服务点,在惠农支付服务点可以小额取现、消费、转账、查询、缴费五大功能,有效补充了偏远地区金融服务的不足。2013年年末,会泽县各项存款余额108.25亿元,比上年增加18.87亿元,增长21%;各项贷款余额51.54亿元,比上年增加6.66亿元,增长15%。存贷款在云南省曲靖市分别列第3位和第5位,其中宣威存贷款分别是225.29亿元、143.57亿元,罗平存贷款分别是81.89亿元、47.67亿元。存款排在宣威、富源后,贷款排在宣威、富源、沾益、陆良之后列第五。

2.2会泽县小额信贷开展情况

截至2013年年末,农行已累计投放小额贷款5.3亿元,覆盖了全县21乡(镇)376个行政村12967个村民小组,69146户28万贫困人口得到贷款扶持,资金入户率、累计回收率、项目成功率分别达100%、99%和98%,13年来,累计支持25524户发展种植业,42426户发展养殖业,1196户发展加工业。对会泽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约有6.9万户、28万农民在小额扶贫到户贷款的支持下逐步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这方面的数据还很多,农村信用社也投放了大量小额信贷,如贷免扶补,邮政储蓄银行、曲靖市商业银行会泽支行等开展小微企业贷款等。

2.3建设“普惠金融”,会泽金融的差距和存在问题

(1)小、微型金融机构缺失。一是小银行缺失,特别是社区型银行,会泽目前仅有2家小额贷款公司,2家担保公司,新型金融机构如: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都没有。二是乡镇一级金融机构较少,一般的仅有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多数乡镇仅有信用社一家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只有到信用社办理,形成一家垄断的局面,保险机构设到乡镇一级的很少,仅有如者海这类大一点的乡镇。三是社会组织运作的小额信贷项目缺失。如上文五个层次中第一、二个层次的小额信贷项目、备案金融机构缺失。

(2)正规金融组织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建立了以人行会泽县支行为央行的管理机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工行、农行、建行和邮政储蓄银行为主,地方性金融机构会泽县农村信用社、曲靖市商业银行会泽支行为服务地方主力军,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银行为补充的银行业金融组织框架,同时建立了保险、担保等机构。但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银行转型有待加快、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市场主体软约束因素等问题依然存在。

(3)会泽金融服务需求巨大,缺口大。金融服务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信贷需求,也有储蓄、保险、投资和支付结算等需求。其中,信贷是核心需求。传统种养业对贷款需求不大,但新型经济形态对贷款等金融服务需求巨大,在大多数乡镇能提供信贷的仅有信用社一家金融机构,由于信用社资金实力、信贷产品种类、创新驱动意识等原因,信贷在支持农民建房、外出务工、发展种养殖业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表现为贷款利率高、贷款难、人情贷款等。新型农村保险、投资理财等发展势头良好,但缺乏正规金融机构直接服务,主要是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网点。(4)金融基础设施及相关服务有待进一步提升。首先是征信环境。目前,会泽已建成5个信用社乡镇,离全部建成还有很大距离,比马龙、罗平落后较多;二是信用评估担保机构少,如林权抵押评估机构、农村房屋评估,评估机构少,评估费用较高。三是金融知识普及传播有待加强。特别是农村地区反假货币、普通存贷款、投资理财知识、新型金融工具推广等亟待加强。

3促进会泽“普惠金融”发展的建议及措施

3.1政府应鼓励和引导非政府组织等对小额信贷项目的支持

一是加大与非政府组织、国际机构和社会团体操作的小额信贷机构联系,做好项目推荐。如加大与香港乐施会、鹤类支持基金等组织的联系。二是加大对政府贴息项目的落实、检查及评估。如用好林权抵押贷款贴息额度,加大对小额扶贫贴息贷款的检查、评估。三是积极应用财政资金支持引导银行信贷对经济的支持,对风险较高的项目给予财政贴息,按时拨付配套县级财政贴息资金等。

3.2鼓励和引导完善会泽县金融组织体系

一是鼓励和引导更多全国性金融机构到会泽设立分支机构、村镇银行等;二是加大对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改革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农村信用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发展成为农村商业银行;推动邮政储蓄乡镇网点改革,把邮政代理网点改设为邮政储蓄银行网点,在全县未设网点的地方增设网点;鼓励农业发展银行转型,加大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支持,抓好惠农支付服务点建设,2015年实现全县未设金融机构网点的行政村全部实现惠农支付全覆盖;三是建立健全对银行业会泽县分支机构参与信贷扶贫及其他金融服务提供的考评激励机制;四是鼓励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引进更多担保、评估公司;五是加大对保险、股权投资基金等的规范、引导。

3.3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一是加大诚信会泽建设,加快推进信用社乡镇建设,早日建成信用县;二是加大金融知识普及力度,特别是农村地区金融知识普及、新型金融工具和产品的推广,如网上银行、手机银行、ATM等自助设备推广;三是抓住国家对乌蒙片区扶贫连片开发支持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对金融的各种优惠倾斜措施,如对金融机构税收优惠、低容忍度监管指标等。

参考文献:

[1]焦瑾璞,陈瑾.建设中国普惠金融体系:提供全民享受现代金融服务的机会和途径[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2]张静,任彤.金融制度与财政制度协调的机制研究[J].中国市场,2014(11).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精选四篇

https://m.shkuanshun.cn/shenghuofuwu/85739/

推荐访问: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怎么写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本类排行 本类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