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个人工作日记五篇

时间:2019-05-18  来源:日记  阅读:

【导语】扶贫是下乡干部的一种责任和义务,我们要帮助贫困人群,带动富裕,让生活更美好,彼此的生活更加幸福。下面是本站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一
  “她家最困难了,三个孩子,丈夫三年前也患病去世了。”
  未到帮扶对象***家,便听金山村书记向宏权感叹道。冒着细雨,走马镇金山村扶贫工作队一行赶往帮扶对象家。雨天是找帮扶对象最合适的时候,正值秋收农忙,农家一般只在雨天有人在家。
  “快拿两把伞来。”未及下车,向书记喊着。随即,一位四十几岁的妇女笑吟吟的拿了两把伞从公路上边的木房子下来了。看得出,他们之间没有干群关系生疏与距离。“不用不用,就这么点雨。”说话间,工作组几人已小跑至付银霞的家中。坐定后,仔细打量眼前这位帮扶对象,朴素、干净、爽朗,还带有一丝坚毅。
  因为之前已有工作组来过***的家中,这次是在走马镇党委政府领导要求下再次入户,以确定更加精准的扶贫措施。所以没有多说,很快变进入正题,仔细核算完付银霞家收入明白卡,工作人员为难了,四口之家的付银霞年人均纯收入仅1735.25元。离脱贫标准3100还有那么远,用哪项措施才能使其脱贫呢?工作组为难了。产业扶贫?付银霞家中四口人,丈夫三年前去世,十七岁的女儿读鹤峰职业高中二年级,还有一对年仅三岁未来得及见到父亲双胞胎女儿,家中缺少劳力,这是一方面。
  “我其实想养母猪,养鸡,但是,我硬是脱不开身”。望着被窝中熟睡的双胞胎女儿,付银霞遗憾的叹了口气。
  是的,一双女儿孩子还小,离不开人。可否发展茶园、经济林?但***的经营权证上仅六亩多地,其中,丈夫的弟弟有一半,另外仅有一亩茶园,而且三年前***已从金山村搬至古城村,古城村距金山村20几公里,回去种地岂不是费时费力?产业发展措施就这样否定了。结合付银霞的实际情况,工作组进行了讨论,并征求付银霞本人的意见,最终敲定低保兜底、教育助学两项措施。
  “低保兜底、教育助学可以让你脱贫,但是考虑长期发展,你以后怎么办呢?”工作人员小向担忧的问道。
  “我又不懒,我是想先借助这些优惠政策度过这两年,等两个小女儿上学,我就去镇上找事做,一个月怎么也挣一两千,那是活钱。再顺带包几亩地,搞点生产,养几头猪,生活方面也不用愁”
  “那你两个小女儿到上学也要花钱呀?”
  “等到她们两个到花多钱的时候,我大女儿也该毕业了,她挣钱了可以补贴家用,那就好得多。”似乎看懂了工作人员的忧心——这个家庭怕是要一直依靠低保政策生活了,可是这样仅仅能脱贫,如何奔小康呢?付银霞立马信心满满的答到。
  眼前这个女人的回答让工作人员震撼和佩服,之前工作人员遇见过一些帮扶对象,其收入已远远超过贫困标准,但是还直嚷嚷自己未脱贫,这让工作队员哭笑不得,只得一遍遍耐心的解说政策,强调脱贫后,普惠政策如果够条件也依然能享受。像付银霞这样主动想办法自助脱贫奔小康的,工作组第一次遇见。
  “其实,我一直都没想过要拿低保,只是现在真的困难,没有办法,我好手好脚,身体也没大病。”付银霞一边哄着梦中惊醒的女儿,一边认真的对工作人员说。
  突然想起县委书记王小平的要求:要处理好自助与帮扶的关系,群众是主体,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
  未及工作人员调动,***已然成了“我要脱贫”的典型例子。
  一个中年丧夫的女人,一个肩负哺育三个孩子责任的母亲,丈夫去世留给她的仅仅是一栋50年代修筑的空荡荡的木房子,三个孩子,存款已用于丈夫治病,可谓一贫如洗。即使这样,她没有被生活压力打垮,在重重困难下下,她依然有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如果每个贫困对象像她那样变被动为主动,竞进小康社会指日可待。离开时,原本忧心忡忡的工作组瞬间对精准扶贫工作信心满满。
篇二
  6月4日,星期六。周末,本来是法定的休息时间,但是今年,由于扶贫攻坚任务重,加之维稳、防火等形势严峻,加班已是家常便饭了。当被通知这周末要加班时,我没有更多的负面情绪,只是对家人有一些愧疚感。当告诉老公我要加班时,他只说了一个字“哦”,没有抱怨,没有怨言,但我心中这份愧疚感似乎加深了些。

  周末,村里格外安静,由于农忙,前来办事的老百姓很少。小陶、卓玛和我坐在办公室边聊天边完善档案资料,有说有笑,比平时办公多了些懒散,多了份惬意。下午五点多,我们正准备吃饭时,突然下起了冰雹,我的第一反应是农作物会不会受灾,确实,还没等我们吃好晚饭,南当村民小组的组长打来电话,说农作物受灾了,还有点严重。小陶、卓玛和我都不会开车,经向乡长汇报情况后,乡长给我们派了一辆车,我想幸好我村在乡政府驻地,不然又要徒步进村了。

  来到南当组,一下车就有很多农民围了上来,在他们的带领下,沿着泥泞的田间道路,我们查看了部分田地,包谷、洋芋、苹果树、中药材等不同程度的受灾,在大概统计了受灾情况,并安抚好群众后,迎着细雨,我们前往下一个村民小组。

  到达塘升村民小组,组长已跑遍所有田地在村内等我们的到来,他简要说明灾情后,跟随我们来到田间。包谷已经有15-20厘米长,冰雹过后,部分包谷苗叶子掉落了,有的低垂着脑袋,田间套种的白菜千疮百孔,面目全非。途中遇到一位大妈,她说:“今天上午,我还在田间除草,看着包谷、药材等长势,心里十分高兴,以为今年丰收有望了。没想到.........”大妈伤心的走开了,看着大妈背影,心中像翻了五味瓶似得。在田间,我和组长交谈时,他说:“不要小看冰雹灾害,现在是包谷、洋芋等的生长期,现在受影响了,会大大影响产量的”,他还说“这几年灾害很多,以前地震,去年旱灾,今年雨量充沛,没想到又冰雹灾害,真是灾害连年”。是啊,这几年来,尼西乡饱受各种灾害,农民苦不堪言,特别是我村地处高海拔山区,普遍缺水,农田都是旱地,农民“靠天吃饭”的现象严峻,老天的一阴一晴都牵动着农民的心情。看着眼前的一切,我痛心疾首,但是除了安慰,我无能为力。作为基层干部,很多时候,我们给不了群众任何允诺,除了向上级层层汇报之外,我没有其他的办法。

  水资源缺乏一直制约着我村的产业发展。今年的精准扶贫工作中,我村要脱贫摘帽,关键是解决水利设施,多修建几个蓄水池,以便旱季浇灌,但是到目前为止,到我村的水利建设资金几乎没有,这令我村扶贫工作队成员及村“两委”非常担忧,中药材种植、传统的包谷、青稞等农作物种植都需要水,解决水资源缺乏问题,才能让我村真正脱贫致富。

  晚上八点多,我们回到了村委会,回到我们温暖的大家庭,虽然没有平时人多吵闹,但这儿是我的归宿,让我感到踏实、舒心。来到新阳村之后,我才知道什么叫缺水,才真正体会到了“水是生命之源”这句话,也从此才学会了节约用水。
篇三
  为切实做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建立有效的免疫保护屏障,有效控制动物疫情的发生蔓延,确保全村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作为一名基层的防疫员,杨红英把畜禽防疫工作时刻记在心里、牢牢抓在手上。村民家的鸡已经到免疫日龄,由于是树林散养,只有晚上才能捉住,为做好防疫工作,杨红英从晚上6点开始一直忙到凌晨1点多才结束,回到村委会时满身都是跳蚤,累得两腿打哆嗦。对农村散养的畜禽防疫,要做到不漏一个农户、不漏一头(只)畜禽,不是一件易事。有些村民开始对强制免疫措施认识不足,每次杨红英上门防疫时都以抓不到鸡为借口,但她还是耐心细致地宣传、解释,改变村民们的抵制态度,让村民自觉地接受了畜禽防疫,积极配合防疫工作。

  疾病是畜禽养殖的风险,疾病诊疗是养殖户的难点,也是杨红英日常工作的重点。对养殖户的畜禽疾病诊疗需求,她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尽心倾力,努力将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杨红英还想着法子为养殖场户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长年奔波,风吹日晒,她的皮肤都晒出了严重的斑,对于一个未婚的女孩子来说,脸上有斑点是特别在意的一件事儿,但她总是打趣的说:“基层的标志。”我对她的行为表示佩服和不解,问她“到底图个啥”?她笑着说:“谁叫我是一个兽医呢!我啥也不图,只希望养殖户养殖平安。”

  “不管身处何职,执着坚持这就是我的信念。”杨红英经常用这句话鼓励自己,始终以村为家,把疫病防控、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自己的责任,把养殖场户的利益当成自己的利益,全身心地扑在动物防疫工作上,用青春守护了江东村的养殖业发展。
篇四
  王xx,名字听起来就不俗,他的人生经历也确实不俗。“人家是行行出状元,他是行行也精通,行行也就是个第二状元”他老婆这样评价。我们再次来访,了解他的生活情况。

  他年轻的时候很苦,四处流浪,学过画画、做过木匠、工匠,给柜子、镜子漆画,最后以糊梦胡养家。梦胡是类似于*的一种娱乐工具,陕北的老年人经常会玩。制作梦胡牌工艺复杂,拓模、糊纸、晾晒、描红、剪切全部手工完成,一套牌老两口要做大几天,然而收益并不高,一副牌从3元卖到5元,后来玩的人越来越少,梦胡也卖不出去几副,这项手艺也快失传了。“还好有政府补助,我们老了,也干不动了,做完剩下的这点纸,也就不做了”他说。

  “您现在需要什么?”包扶干部问。

  “现在政府给我的够吃了,我喜欢画画,如果能给我弄些毛笔、宣纸等,我就太高兴了。”老人提到画画神采奕奕,把画好的临摹画拿出来供大家观赏,他告诉大家这些都是他根据电视上画的。

  “我们一定会把你们制作梦胡这一门手艺全程拍摄下来,这是快绝世的手艺,应该保护”一名工作人员说。

  一个什么也不缺,只希望给晚年的爱好提供一些方便的老人,让我们开始思考,精准扶贫究竟应该怎么扶贫?

  物质的扶贫不一定解决所有人的贫困,精神的扶贫也非常重要。
篇五
  带着学校周五中午扶贫会上分发的表单,我早上九点出发,经过车辆人烟稀少的大公路,穿过雨后盘旋泥泞的村村通石子山路,越往山上走,越感觉到冷空气迎面袭来,闻着前方勤劳农家柑橘树,柚子树的清香,我知道今天帮扶的第一户贫困户农家快到了,快走过长满柑橘树的大石子路经过泥湿的黄土小路时,出来两只狂吠的家犬,还好主人家知道有人来,马上面带微笑,热情地走出来拦住它们并询问我找谁。

  在农户热情的带领下,我来到马兴凤老人家,他的妻子蔡红春老人正在洗衣服,冬天山上气温格外低,加上近日寒雨不断,所以一早她就把为数不多的补丁衣服洗了准备晾干。看到我来了她马上放下手中的活,一边引我到炉子旁就坐,一边热情的打招呼并拿出几个大柚子,让我走时带路上口渴吃,虽年事已高,老人的热情依旧,委婉的谢绝老人家后,就拿出今天的资料进行记录。二老告诉我他们家现有两口人,这和我帮助的另一位覃华东家一样,只不过覃华东家有一在金果坪乡中心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而且学生成绩优异,很懂事。由于马兴凤家的二老身体欠佳,常年就种着屋前后人的一小块田地,一年养一头猪,自给自足,没有什么可支配的收入。我告诉老人家这次调查资料提交上去后,相关部门会根据民情制定出好的政策,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老人家很欣慰的笑了,真诚的道了声质朴的感谢。

  走出马兴凤老人家,在大公路上赶上了一位热心的90后农村小伙的客运车回到了学校。提前打电话约好,下午一点我来到了覃腊梅家,经过了解,她家住的粗糙土房子是危房,已经向村里反映上报。覃腊梅原有7亩田地,后来分出去给女儿覃仕菊4亩,由于常年身体体弱多病,就留在家里,简单的种着剩下三亩,有油菜,红薯,洋芋,养了两头猪,留一头卖一头。她的儿子覃仕红在武汉工地当门卫,几年前做过切大肠手术,她讲当时儿子的病在浙江小地方没医院敢治,后来辗转回到恩施,才在大医院把人倒过来再切除露出的部分才好些,听着这位母亲伤感的叙述,感觉的到她很想念在外打工的孩子。我告诉她现在儿子病也治好了,恩施发展也不错,可以过几年让儿子在附近找份工作,离家近些,也可以一两个月回家团聚团聚,希望她能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安心生活,有什么需求可以告诉我们,我们会向上传达,帮助她家一步一步致富。到这时她才忽略了苦楚的现状,露出闪光的泪花和欣慰的微笑。

精准扶贫个人工作日记五篇

https://m.shkuanshun.cn/zuowendaquan/44557/

推荐访问:藤县扶贫工作日 精准扶贫个人典型事迹 精准扶贫个人工作总结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本类排行 本类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