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理分科利弊分析及未来展望

时间:2019-06-30  来源:高考  阅读:

【导语】高考作为联结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桥梁与枢纽,对于基础教育的教学具有重大的导向功能,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从我国高考源起入手,针对高考文理分科的利弊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下内容是本站为大家准备的相关内容。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突出表现为科技、教育和人才的竞争。加强国家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是顺应世界科技进步、参与国际人才竞争的必然要求,是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进程中,对人才的需求已发生了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从普通劳动者转向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专长的高素质劳动者的重大变化,迫切需要对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进行改革创新。

  我国高考文、理分科这一政策的推行始于1977年,至今历30余年[1]。高中教学在分分合合中走向了分科教学,并随着新世纪以来高考制度的3+X改革而逐渐固化为文、理分科教学。这种做法究竟是符合中学生的个性发展还是割裂了知识的基础性?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纳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把高中文、理分科问题作为“社会关注度高,影响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20个重大问题之一公开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后,高中阶段是否实行文、理分科,成为了不仅是教育界,而且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大”问题。我认为,应从我国高考文、理分科的利弊分析入手,结合我国现阶段民情、社情和国情,特别是要从十八大提出的实现中国梦,着力培养担当实现中国梦的复合型人才长远发展战略来思考我国的高考制度改革与创新。

  一、我国高考文、理分科利与弊

  (一)文、理分科的合理性

  1、从学生学习压力角度来看:分科有助于减轻学业负担。

  我国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心、家长焦心、学生苦心的问题之一。特别是高中生,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过重的学业负担损害了身心健康,不少人高考后都患上了神经衰弱、视力迅速下降等疾病。文、理分科后,学生的课业负担相对减轻,就笔者所在的广东省而言,高二年级文、理分科后,主要就修六门课,如果不分科,那就主修九门课。分科后,减少了三门课,学生所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所承担的压力都将随之降低。

  2、从学生成长角度来看:分科有利于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和潜能开发。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或者特征表现为:连续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分化性与综合性以及相互依赖性[2]。文、理分科满足了学生差异化的个性需求,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个性化培养,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从高考选拔人才角度来看:分科更有利于与大学专业教育接轨。

  目前,我国大学招生的专业、培养模式都是基本按照文、理分科的模式进行的,高中阶段实行文、理分科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与大学教育进行接轨。学生在高中阶段择其优势和擅长方向进行学习,也为进入大学进行深度的专业学习打下更好的思维和理论基础,更有利于学生在专业上脱颖而出。

  4、从社会角度来看:分科是知识深度分化和社会分工细化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程度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知识结构愈发分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社会需要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和有一定技术的普通劳动者,因此,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人格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更是要为社会发展提供各类专业人才。文、理分科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满足社会的需要[3]。同时实行分科教育,也可以提高人才的培养效率,使得教育资源配置得到节约、教育效果得到提升。

  (二)文、理分科存在的弊端

  1、不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

  近20年来,尽管素质教育被叫的震天响,高考分数始终是硬道理。学生家长、教育主管部门、政府乃至全社会无不将升学率,甚至是重点大学的升学率作为评价一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在层层重压之下,急功近利的教育价值观和违背教育规律的教育政绩观主导和支配着学校的发展,素质教育被置之脑后,许多高等学校也只能招到一些素质片面发展的学生。

  2、不利于知识的整体学习。

  文、理分科易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影响学生思维发展。文、理分科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知识结构上相对片面,文科生缺乏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不熟悉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底蕴不够;理科生则疏远历史、地理,不爱阅读经典,造成知识面狭窄,缺乏人文精神[4]。这些都容易造成学生进入大学后在知识结构上“短斤缺两”。

  3、不利于素质的平衡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曾多次谈到,“高中文、理分科,首先削弱了文科的水平,其次降低了民族的整体素质,使人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了一句空话”。没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没有充足的人文素养,在学生面对未来知识时代、信息时代、科技时代的挑战,,难以成长为复合型、创新型、跨学科型的高级人才。

  二、部分国家高考文理科设置经验

  (一)美国:分科、学分制培养体系[5]

  美国的普通高中绝大部分是综合中学,在学制上并不统一,不存在明显的文、理分科,但是存在不同的发展方向,学校课程分为学术科、职业科和普通科三种类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求选择发展方向,学校提供了大量的选修课程。

  (二)俄罗斯:升学与职业教育并重的培养体系[6]

  为了“适应劳动力市场的现实需求,满足实施个别化、专业化教学的需要,以及在计划中形成高中与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合作系统”,其在普通教育学校高年级实行侧重专业式的教学,并建立相应的侧重专业式教学的培养体系。侧重专业式的教学不同于我们通常了解的高中文、理分科教学,它不以参加升学考试为单纯目的,而是为高中生的毕业出路作全盘考虑,为实现高中学生教学内容的区别化创造条件;在保证全体学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的同时,尽可能满足他们不同的爱好、要求和个性倾向性;保证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性,拓宽学生社会化的可能性,提高中学毕业生日后掌握高等职业教育大纲的有效性。(三)法国:“高等教育”+“职业”人才的培养体系[7]

  法国高中阶段的学校类型有普通高中、技术高中和职业高中,前两者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主要是为高等教育输送人才。法国的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在高三年级时,实行分科教学,进行专业定向,普通教育类分为文学专业、理科专业和经济社会专业。这也与法国的高考制度相联系,法国的高考也实行分文、理的考试制度。

  (四)日本:“按需”对层次分科培养体系[8]

  日本高中课程设置模式主要有选科型和分科型两种。从1956年起,日本正式确定高中实行分科,最初是“原则上”实行分科,1970年改为“根据需要”实行分科,即可以分科也可以不分科。分科型的高中多数在二年级或三年级开始分科,也有从一年级就开始分科的。普通高中一般可以设文、理、文理并重、艺术、体育、外语、职业、信息和信息处理等科。从二年级开始分科的,一般先只分为文科班和理科班,到三年级又进一步细分为上私立大学的、上国立公共大学的、上短期大学的文科班和理科班等。可见,日本的高中教育受升学影响很大,分科的设置与高考制度紧密相关,这点与我国情况类似。

  三、推陈出新,大力培养担当中国梦的复合型人才

  文、理分科与文、理合科是建立在我国传统学校教育体系基础上的两种不同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判定二者在中国基础教育存在和发展合理性的标准是适合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需要。就目前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来看,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实行渐进式改革,重点是如何改进、改革和完善“文理分科”,走文、理兼容的路径,推陈出新,培养出勇于担当中国梦的复合型人才。

  (一)跳出学科限制,优化文理兼容。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指出,正常人拥有知道八种智能(语言-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视觉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9]。因此,可以避免二元论的思维局限,跳出文、理学科的限制,课程类型实现多样化、层次化,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结构与体系: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并行,研究性学习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在课程管理上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实现多层次、综合性、文理兼容的人才培养的目的。

  就从我本身的学习而言,高一年级分科时我选择了文科,更多的是因为从高考需求来选择的,但实际上我从小就比较喜欢偏向理工类的知识,因此进入大学后,我会走一条文理兼容的路子,不会被文科或理科哪单一方面知识束缚手脚和思维。

  (二)不搞一考定终生,兼顾升学与就业。

  高中阶段兼容了按层次分的“中等教育”与按类型分的“普通教育”两重性质,是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与高等教育的基石。因此,可以借鉴俄罗斯实行的“侧重专业式教育”将结构分为基础课程、侧重专业式课程和可选课程。其中侧重专业式教学方向划分为:自然-数学类,社会-经济类,人文类和工艺学类。这种课程结构划分不仅是升学考虑,通过课程分流,兼顾了学生的职业选择和社会需要,为继续升学的学生提供了高校专业设置或学术性知识而分的文科、理科、经济社会等方面深造,也为不打算升学的学生提供职业的教学与训练,使其具备一定的职业知识、技能和素养。

  从我国现阶段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实际情况看,必要的文理兼容和分层次的教育内容设置是适合我国国情的,而不是“单打一”,“单打一”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更为直接的就是关系到孩子的就业,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学理工科的动手能力差,学文科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这给就业增加了难度。据我平时了解,我的同学的家长还是左邻右舍的家长们,他们一讲到孩子的高考,紧张与焦虑情绪交集,接着就担心起大学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家长们的潜台词就是孩子们要尽量多地学习些知识,有利于就业。这些民情都会反映在高考的学科设置上。

  (三)系统推进改革,提供多元选择。

  高中阶段通过分流,使学生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再通过选修课制度,使学生发展进一步明朗化、具体化[10]。高中选修课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选修Ⅰ和选修Ⅱ。其中选修I是国家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科课程标准分类别、分层次设置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选修II是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就目前而言,我们应当积极让学生尝试着按自己的意愿选课,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选课的“走班制”教学模式。而课程知识的选择依据应该是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知识发展的需要这三者形成的三维系统。

  从我国教育制度改革而言,它是一件民生大事,在某种程度上是涉及子孙后代、中华民族崛起的根本性、基础性的大事,需审慎前行。自设科举以来,我国历朝历代管理机构都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尤其注重选拔人才方式的设定和调整,因时制宜。今天的高考制度改革更不例外,难度之大、影响面之广前所未有,要顾及学生、家长、国家等各个层面的利益调整,不是说改就改、一口吃成个大胖子,而是需顶层设计、循序渐进、系统推进。

  (四)设立课题,研究适应社会发展新考核体系。

  现在老百姓都认为,目前我国选拔人才最公平的方式非高考莫属,问题是能否参考欧美亚等现代科技进步的国家,研究一套既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烙印,适合民情、国情,且适应当代科技进步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新的基础教育内容和相应考试考核体系,并且长期坚持下去;同时,考试科目的设置,是个指挥棒,不但关乎学生的努力方向,而且影响中学师资的配备,是一个系统工程问题,不可一蹴而就。这是一个影响社会发展和国家利益的长远的重大问题,不单单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

  四、小结

  我国高考文、理分科这一政策历时30余年,关于其改革,不仅是教育界,而且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在研究高考文、理分科问题时,应该立足于我国当前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现状,结合我国新的课程改革的大背景,对高中文、理分科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做出更全面、更严谨的论证,为高中教育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建议。

  本文对我国高考文、理分科的合理性、存在的不足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同时对部分发达国家的高考科目设置的经验进行了简要分析。总的认为,我国的高考文、理分科的发展趋势,应该是跳出学科限制,优化课程结构,兼顾升学与就业,实行课程分流,推进选修课制度,等等,以培养具有文理兼备,担当实现中国梦的复合型人才。谨以此文抛砖引玉。

  五、参考文献

  1、杨明,应试与素质-中国中等教育60年[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86)

  2、高中文理分科:问题实质,利弊分析及改革路向[J].课程.教材.教法.2009(09)

  3、除了“选择”别无选择--关于加强我国普通高中课程结构选择性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1(02)

  4、从现象看本质--对高中文理分科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9(11)

  5、超越文理分合的争论--美国高中课程设置与“高考”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学术月刊.2011(01)

  6、俄罗斯高考改革与我国高考的比较评价.教学与管理.2014(04)

  7、法国“新高中”教育改革评析.基础教育参考.2010(01)

  8、文理分科:美国、日本和俄罗斯的做法.2009(04)

  9、从分科施教到分类育人--高中文理分科问题的纠结与转换[J].2011(08)

  10、从高考改革新方案透视高中文理分科[J].教育学术月刊.2011(02)

高考文理分科利弊分析及未来展望

https://m.shkuanshun.cn/xuelileikaoshi/52019/

推荐访问:高考取消文理分科 高考文理不分科什么时候实行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本类排行 本类最新